- 来源:顺河回族区人民政府
- 时间:2020-09-25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6月15日在顺河回族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顺河回族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王 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有效抗击疫情,加强防控和应对工作,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响应,制定防控方案,精准施策、科学防治,全力打好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疫情防控和今年前五个月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周密部署科学调度。元月中下旬,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全面紧急启动,设立15个专项工作组,迅速构建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建立排查研判、信息会商、交办督导等机制,科学安排,统筹落实,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扎紧“笼子”严防严控。实施“五早”“六个最严格”等举措,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设立入城交通卡点,全面实行城乡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网格化、封闭管理,关停商场、超市、宾馆、休闲娱乐和宗教等场所,强化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监管措施,精准管控重点地区和境外返汴人员,扎紧“笼子”,从严防控。
——强化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班子靠前指挥、以上率下,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应战冲锋,建立疫情防控临时党组织144个,482名区直干部担任防控一线“临时第一书记”和防控指导员,970名党员、,4000多名志愿者下沉社区,建立强大的疫情防控队伍,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集中资源全力保障。申请专项贷款250万元,拨付资金1070余万元,筹备防护物资15万多件,购置救护车5辆,接受社会物资捐赠300多万元,统筹做好医疗防控物资保障和群众生活物资供应。
——统筹防控与经济发展。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加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落实“五个一”服务机制,推动29家规上工业企业、12个重点项目、4000多名员工全部复工复产。围绕“九个到位”等要求,推进77所学校 (幼儿园)安全复学。推动零售餐饮、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20个行业复市。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劳务输出3万多人。持续做好疫情期间民生保障兜底工作,加强社会救助,发放各类补贴750余万元,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生活。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完成春耕4万多亩。用时一个月,完成老旧小区、“一河两路”拆违12万平方米。列入市“7610”重点项目18个,截至8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完成率为60.2%。谋划完成中央投资储备项目10个,总投资8亿元,拟申请中央资金4.57亿元。清明文化节期间,“云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26亿元。前四个月,生产总值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速全市第四,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在全区上下的通力协作下,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在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广大党员干部服从指挥、能打善战,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广大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坚守一线、长期值守、无私奉献,区人大、政协、 驻区部队、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主动担责、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2019年主要工作成效
回望2019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团结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生产总值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7亿元,增速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5.2%,税收比重77.6%,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亿元,同比增长22%。一二三产比例达到1.8:51:42.2,结构更加合理。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3个、金额30.6亿元;引进外资5300万美元、市外资金43亿元,利用外资全市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18.5亿元,全市第二,荣获全市外贸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驱动步伐加快。高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达11家,全市排名第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实现翻番,达到14家;纳入市“4个50”项目库企业13家;贯标、对标企业18家,全市第三;“科技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突破。列入省技改项目11个,总投资8.08亿元。申报2020年度科技攻关项目18个,占全市35%,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1个,争取上级财政补贴1781万元。是全市唯一拥有国家、省、市三级企业研发平台的县区,数量达到18家,全市第一,荣获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先进县区称号。
——转型发展提速加力。围绕“8+1”产业链,智能制造创新、重点技术攻坚、传统产业提质和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汴东产业集聚区加快“一区三园”建设。列入市重点项目库16个,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102%。总投资40亿元的申华汽车文化产业园项目一期签约品牌15家,入驻9家。总投资各5亿元的博灿石墨、朗瑞机械项目建成投产。年拆解2万辆机动车项目投入运营。总投资16亿元的东信公馆项目1—9号楼主体完工,北大培文学校去年秋季正式开学。正和创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二期13栋厂房建成。汴东双创产业园和北斗众创空间入驻企业30余家。建成集聚区雨水泵站。总投资5.2亿元的宝石花地热能项目,完成东信公馆和北大培文学校等,12个区域、130余万平方米供暖,我区高质量发展地热能作为成功范例,被列入《开封市推进能源业转型发展工作方案(2018-2020年)》。2019年,产业集聚区完成生产总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2.5%;规上企业总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从业人员3万人。
文商旅融合提质。今年元月18日,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隆重开街,总投资5.8亿元的双龙帝苑项目,正与市文投公司洽谈合作。委托中国美院编制完成0.43平方公里顺河坊项目规划,正在加紧融资、启动。特色商业区入驻企业28家,营业收入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上缴税收1500多万元,从业人员1600余人。
——改革动能持续释放。聚焦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发展动力不断激活。
统筹推进机构改革。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完成区级机构改革;统筹推进乡(办事处)机构改革,全面提高基层行政效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建1200平方米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进驻区职能部门24个,设立综合窗口41个,可受理业务688项,全年办结事项近5万件,满意率100%。代表全市,迎接了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专家组莅汴工作调研。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投入科研资金1000万元,受益企业20余家,组织41家企业参加智能制造培训,加快“智造”升级步伐。全年新增企业656户,同比增长64%,位居全市前列。
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利用鲁屯、东湖和汴京路南片区开发,申请土地储备债券13.8亿元,到位资金,5.38亿元;利用夏寨城中村改造,发行棚改债券3.2亿元,到位1700万元,争取市财政棚改专项资金4644万元,为片区开发提供了资金保障。
——百城提质深入推进。将百城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项目征收、违建拆除,优化环境,提升形象。
拆违整治力度加大。打响全市拆违行动第一枪,用时5天,拆除公园路东街(市场)及周边临街房屋450间、2.6万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仅用1天,拆除电厂周边窝棚206个,实现“三无”目标,20年顽疾一朝治愈。拆除新曹路沿线各类违章建筑约10万平方米,为道路拓宽奠定基础。全年累计拆除违建75万余平方米,超额40万平方米,展现顺河“力度”,改善了市容市貌。征收速度再次刷新。用时两周,征收东城墙(新开门至明伦街段)西侧30米范围房屋321户、5.7万多平方米;用时3天,征收新宋路两侧50余户、5000多平方米,再次刷新了“顺河速度”。荣获全市房屋征收遗留项目专项整治先进县区、全市房屋征收先进集体称号。
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显著。投入75万元,改造背街小巷30条,新建游园绿地2处。投资1.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0个,受益群众5万多人,城市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全市第二名;整治“三无”小区18个,实现自治自管。投入4600万元,建成占地43亩的劳动路大市场,升级改造工农路市场,荣获全市城市管理先进单位。
——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粮食总产量达3.75万吨,发放补贴500余万元、补贴面积4.7万余亩,完成,1.6万亩粮食功能区划定验收.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2家。完成“一点一带”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投入40万元,修建、维护农村“四好公路”6条。完成国土绿化1925亩,荣获全市二等奖,被授予国土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重大风险有效化解。把打赢攻坚战、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实现攻坚目标,坚守风险底线。
重拳整治气水土。加大“三散”治理力度,查处“三散”企业156家、关停39家,搬迁改造117家,动态清零。关停危化企业2家,“两断三清”。开展油烟整治、扬尘治理和城市清洁大行动,取缔露天烧烤摊点。实施建筑工地“三员”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受理投诉271件,全部办结。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6起,刑拘3人,处罚27起、罚金130万元.办结“蓝天保卫战”和省、市督办121件,空气质量显著提升。落实河(湖)长制,实施“四水同治”,清除河道违章建筑28处、截流排污口13处,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编制评审,做好耕地污染风险评估与管控,开展土壤污染修复,荣获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风险有效防范。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侦办涉黑涉恶案件8件、抓捕涉案28人,办结率,92.41%。全年发案率同比下降43.6%,破案率同比上升52%,顺河公安系统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全市第一。化解信访疑难案件13起,涉案资金2700万元;排查问题楼盘14个,化解省交办问题6个,正在化解8个。中央和省、市交办信访事项全部化解,被评为全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先进县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排查1135次,整改率99%。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取缔黑窝点9个,立案13起、涉案金额14万元。排查非法集资风险企业8家,判决2家,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深化民族共同体意识,宗教场所实现“四进目标”,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民生福祉切实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释放“顺河温度”。
教育均衡持续巩固。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亿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做好“两免一补”,减免费用1200万元。补助困难生145人、18.6万元。妥善安排1733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区属8所学校聘用教师197名,在全市率先大幅度提高聘用教师工资并纳入财政统发。
社会就业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82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4万人,失业率2.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社会救助不断完善。救助各类群体3000多人,发放救助金1160余万元。投入370万元,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0个。巩固“两票制”采购成果,执行率达到100%,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3万份,建档率92.2%。住房困难有效缓解。审定享受公租房保障家庭2244户,发放补贴52万元。续建安置房、保障房600套。文化设施建设取得进展。投入95万元,改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开展文化活动200场。“双拥”工作扎实开展。发放优抚对象补贴1300余万元,组织89名退役士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
——行政效能大幅提升。政治建设持续强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行立改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意见。依法行政深入实施。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办结各级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12件。始终保持廉洁本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全面提升拉高经济正增长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外部环境趋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市场主体总量小、规模以上企业少,可持续增收程度不明显;受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影响,支柱税源不足,收支矛盾较往年更加严峻。二是高质量发展动能不够强劲。产业发展不平衡,转型发展仍需持续加力,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仍然较少,带动和辐射作用不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三是防范风险任务依然艰巨。污染防治、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信访稳定等方面的潜在风险需要时刻高度警惕。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仍有短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有待完善;乡村振兴、“八需八难”等任务依然繁重,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解决到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清醒认识,迎难而上,加快解决。
三、2020年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下一阶段,区政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双“3344”发展战略,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东兴、中保”城市发展新布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谱写新时代顺河更加出彩绚丽篇章。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经深入论证和慎重研究,明确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
今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目标没有变,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坚实基础的任务没有减。我们身上的担子将更重,肩上的责任会更大,这是历史的使命,更是人民的重托。实现预期目标,全区上下务必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勇于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下一阶段,政府工作要做到“六个必须”:一是必须把准“东兴、中保”这个最新定位。市委全会明确提出“西强、北美、东兴、南融、中保”的城市空间布局,实现“东兴、中保”就是新时代赋予我区新的历史使命。一切举措要围绕最新定位制定,一切工作要围绕最新定位展开,以最新定位牵动全局、凝聚力量,集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二是必须抢抓宏观政策这个最大机遇。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主动抢抓国家宏观政策机遇,全面谋划项目,专班对接跟进,承接政策落地,将宏观政策有效转化为发展支撑、民生保障,借势借力推动顺河发展。三是必须固牢“六保”这个最重压舱石。要下大力气保住经济的基本盘,从“六保”入手,促进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和预期的稳定,为“六稳”保驾护航。四是必须扭住项目建设这个最关键牛鼻子。要发挥重大项目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聚焦“两新一重”,包装更多项目纳入市“7610”投资促进计划,拉动投资、调优结构、改善民生。五是必须激活创新这个最强动力。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决摒弃制约创新发展的思维定势和思想障碍,坚决推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有效举措,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崇尚创新、竞相创造、活力迸发的最优环境。六是必须绷紧常态化防控这个最敏感弦。疫情尚未结束,丝毫不能懈怠。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精准有效预防和快速应急处置相结合,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作为重点,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紧盯重点部位、重点人群,依法科学防控,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一)聚力“东兴”图强,坚定不移打造更高质量的“一区三园”主引擎。紧紧把握重大发展机遇,汇集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支撑,奋力实现“东兴”。
勠力打造“一区三园”。将产业集聚区“一区三园”建设作为“东兴”的龙头战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高标准建设炭素新材料产业园。发挥开封炭素炭基产业优势,投资5亿元,建设2.5万吨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投资5.5亿元,建设石墨双极板项目;投资4.5亿元,建设石墨烯散热膜项目;启用开炭新材料设计研究院科创大厦,促成河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开封炭素利用中试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研发能力。高质量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引进国家高新、新三板挂牌企业郑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入驻,与迪尔空分集团合并成立科慧迪尔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占地400亩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分两期进行,一期占地100亩,计划投资10亿元,重点围绕智能装备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高起点谋划循环经济产业园。利用电厂电、气、水能源优势培育冷链新业态,引进河南万邦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智慧冷链物流园区、城市低温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配送直销体系和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冷链配送全覆盖。做深、做优、做强地热供暖规模化利用试点区,推进国家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落地建设。同时,完成申华二期土地征收,尽早开工建设。加快鲁屯片区综合开发,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
全力规划东湖片区。完善“一湖一带两景观”总体规划,明确东湖片区规划、功能定位,谋划建设生态保护景观示范区、中心商务区、核心资源带动区,推进湿地公园、泄洪区林地生态带建设,打造宜居宜业“东兴”新城区。
着力催生“老树发新枝”。利用国企改革、“僵尸企业”处置、老工业基地搬迁和危化企业“退城入园”机遇,分类研判,抓紧整理出让可以直接开发利用地块;发掘老旧工业遗产,谋划工业、文化、旅游搭界重塑,打造转型发展增长点。
竭力强化创新驱动。革新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完善“管委会+公司”模式,优化整合平台公司,运营“一区三园”开发建设,加快集聚区“腾笼换鸟”、实现“二次创业”。实施科技创新。深入实施 “四大行动”“三大改造”和“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汴京路东延、新宋路改造工程;谋划推进宏达大道南延、工农路北延、东昌路、百塔路和内顺城路贯通,启用汴京路雨水泵站,完成产业集聚区净水处理厂建设。
(二)聚力“中保”提质,坚定不移推进更具特色的文商旅深度融合。以“中保”为支点,借助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打造历史文化、民俗和文创特色街区,助推文商旅融合发展。
深度打造双龙巷历史文化体验街区。以双龙巷开街为契机,在恢复传统建筑、深挖历史遗迹基础上,扩围增容,以“一条主街”“两个广场”“五个片区”为载体,以“文商旅居”为主业态,突出“一街一行、一巷一品”,把丰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植入街区,使时尚元素与街区风貌有机结合,延展“日间经济”链条,释放“夜经济”活力,打造记忆、乡愁、根脉于一体的高品质传统文化体验区。
适时启动顺河坊民俗街区建设。主动谋划顺河坊民俗街区改造修缮,以“三坊三市、五街十八胡同、七十二院”为重点,建设“一核双轴”七大片区,与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相互补充、互为支撑,连片建造古都市井文化旅游区。
谋划推动河大周边文创街区建设。抓住河大创建“双一流大学”时机,加快惠济河改造、水系一期贯通和阳光湖周边棚户区改造,带动河大周边文化创意、文化休闲街区建设。
(三)聚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激活更深层次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把创新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加大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功能布局,打好组合拳,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危中寻机打通融资新渠道。利用疫情特别国债,谋划中央投资储备项目19个,已申请10个,总投资8亿元,拟申请中央资金4.57亿元,剩余9个项目继续谋划申请。积极申报2020年土地储备、农田水利专项和棚改项目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个,拟申请资金18.2亿元,发挥债券资金撬动发展,实现效益、惠及民生最大化。发挥好各类投资主体作用,扩大有效投资规模,拿出优质资源,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继续深化机构和“放管服”改革。完成乡级机构改革和职能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容缺办理”。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建成东区不动产登记交易大厅,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统筹推进土地综合利用改革。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修订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城乡建设用地“五统一”,整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土地。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三十条”措施、省金融暖春行动和“六稳”专项贷款政策,严格执行“首席服务员”制度,发扬“店小二” 精神,真诚为企业服务。继续实施中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减税降费措施,尤其要稳住“四个50”和“8+1”产业链企业,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创新招商模式,延链补链强链招大引强。建立项目考察、洽谈、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全流程服务机制,抓好落地项目要素供给、环境保障、政务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突出“事业引人、环境留人”导向,强化招才引智,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四)聚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展现更高标准的“三农”新愿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坚持优先发展农业。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责,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地,提升粮食安全能力。完善农业优先支持保护制度,确保财政投入只增不减。挖掘特色农产品,加快由种植基地向农业产业园转型,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双向流通。加快构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用好清产核资成果,统筹推进集体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乡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美丽乡村。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推动“一点一带”工程,推进“百县通村入组”工程,修建农村道路4条。集中开展垃圾处理、秸秆禁烧、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两容”“两貌”,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产业支撑有力、农民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村。
(五)聚力打赢攻坚战,坚定不移实施更大力度的风险化解举措。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强化“六控”措施,狠抓末端排放治理,实施“三散”动态清零,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健全“河(湖)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长”新的河(湖)长制管理机制。落实“四水同治”战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完成东郊沟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土壤检测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持续开展农用地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区建设。全域推进国土绿化,高标准落实“八个专项” 任务,大力提升沿黄等生态廊道建设。
严密防控重大风险。深入开展“6+3”专项整治,持续解决风险问题。重视化解企业风险,强化金融风险监测,坚决遏制非法集资活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防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债务。着力防控社会风险,严密排查和防范生产、食药品、网络等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六)聚力共建共享,坚定不移推进更富成效的社会治理。加强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加强黄河综合整治。坚持把黄河生态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开展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健全黄河防汛应急体系,准备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确保黄河长久安澜。一体推进境内黄河干支流综合治理,抓好水资源利用,推进引黄水利工程。做好城市防涝,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深化平安顺河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长效机制,确保取得压倒性胜利。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充分发挥“一中心四平台”基层治理体系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提高治理效能。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市民法治素养。
推进百城提质建设。启动宋门至新开门周边棚户区项目征收,重拳出击拆除违法建设,形成常态化拆违机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公园路、汴京路和内顺城路绿化,合理布局公共健身设施,集中治理城市“蜘蛛网”,改造背街小巷10条。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
落实文明创建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工作基本方针,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
(七)聚力民生福祉,坚定不移提升更有温度的幸福指数。聚焦民生“八需”,破解“八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让全区人民享有更直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企业缺工和群体就业难矛盾。加快推动城乡富余劳动力安全有序输出,支持区域内企业稳定岗位、挖掘内需带动就业。统筹开发公益性岗位,多渠道多层次优先落实困难人员就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筑牢保障人民安全健康防线。用好特别国债,启动疾控中心标准化、回族医院传染病区建设。着力推进医防协同,加强疾控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升专业能力。积极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加快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分级诊疗,争取2至3家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康知识普及,推广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健康环境。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完善教育补充机制,公开招考教师100名。大力实施足球振兴战略,争创国家级校园足球示范区。大力推动美育、体育、劳动和红色教育,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完善功能,改扩建原苹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投入2000万元,建成工业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成保障房续建,建立住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制度,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国防教育,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军民团结。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统计、审计、地方史志等工作。
(八)聚力从严从实,坚定不移建设更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着力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让人民满意。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严加强区政府党组建设,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终身课题,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依法行政重法治。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审计监督,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努力建设权责法定、公正严明、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牢记宗旨服好务。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严格施行“三保”,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从严治政守纪律。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零容忍严厉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东兴风鹏正举,顺河蓄势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笃定前行,对表“北京时间”只争朝夕,对标“初心使命”不负韶华,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难越向前,为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顺河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而努力奋斗!
主要词语注释
1、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2、六个最严格:最严格的排查措施、最严格的隔离措施、最严格的群防群控、最严格的自我保护、最严格的责任追究、最严格的舆论引导。
3、五个一服务机制:建立一个指导服务专班、制定一套应急防控流程、制定一套科学准确的防控工作指南、明确一个集中隔离点、指定一个对口诊治医院。
4、“7610”重点项目:投资促进计划,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七大领域,实施600个以上重点项目,确保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5、九个到位:防控措施部署到位、防控责任明确到位、防控 人员组织到位、防控信息精准到位、防控制度落实到位、防控物资贮备到位、防控设施完善到位、应急预案完备到位、防控风险评估到位。
6、一河两路:即“专项行动”,对“黄河、铁路、高速公路”(简称“一河两路”)两侧自然资源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清查整治。
7、4个50企业:即:50家龙头企业、50家“双高”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企业)、50家困难企业和50家动态入库企业。
8、科技小巨人企业:指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或模式创新取得核心竞争力,提供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成长性或发展潜力巨大的科技创新中小企业。
9、三大改造: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
10、两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
11、8+1产业链:“8”即目前我市现有的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和医疗器械、新材料、家居8个产业;“1”即文化旅游业。
12、三散:指“散乱污”企业、散煤、散尘等三大污染源。
13、两断三清:即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
14、四水同治: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
15、六个百分之百: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16、三员管理制度:扬尘污染防治监督员、网格员、管理员。
17、两免一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简称。
18、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9、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0、两新一重: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21、六个一: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
22、一区三园:“一区”即汴东产业集聚区;“三园”即炭素新材料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
23、四个一批:一批技改提升项目、一批开工建设项目、一批竣工投产项目、一批对接引进项目。
24、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5、放管服改革:放是简政放权,管是放管结合,服是优化服务。
26、六控:控煤、控尘、控排、控车、控油、控烧。
27、清四乱:黄河乱占、乱堆、乱采、乱建。
28、一中心四平台:“一中心”是市、县(区)、乡镇(街道)综合指挥中心;“四平台”是社会治安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 便民服务平台。
29、一点一带工程:“一点”就是打造北神岗社区示范社区,“一带”就是打造十里铺社区、宴台河社区、乡里社区示范线路。
30、四好公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31、法律六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32、三权分置:形成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格局。
33、四进目标:指开展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国旗国歌进场所、宣传标识进场所、法制教育进场所、道德典范进场所。
34、一平台四体系:通过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多层次的科技银行体系、科技担保体系、科技保险体系、科技创投体系。
35、八需八难:聚焦便捷办事需求破解办事难,聚焦便捷出行和停车需求破解出行难,聚焦群众居住需求破解住房难,聚焦“舌尖上的安全”需求破解监管难,聚焦就近就便入学需求破解上学难,聚焦高质量就业收入需求破解就业难,聚焦高水平就医需求破解就医难,聚焦清洁宜居环境需求破解清扫难。
36、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7、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8、“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附件: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