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开封日报 日期:2024-11-27
核心提示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加快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加力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方案》的出台,为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这个话题,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点。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应成为全民共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粮食生产、食品消费等环节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提出细化举措,明确责任主体,围绕推进粮食节约减损、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加强公共机构餐饮节约、促进食品合理利用、严格执法监督等方面部署工作,为推动实现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提供制度保障。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对人们来说,吃得饱、吃得好早已不再是难事。但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供需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浪费问题仍不容忽视,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的任务繁重。《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食物总体损耗浪费率为22.7%,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禽类等在内的食物,2022年损耗浪费总量达4.6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1.88万亿元。粮食和食物的浪费令人痛心。节约粮食、反对浪费要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施治,把全链条制止餐饮浪费的要求落实落细,才能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盯紧盯牢各个环节。粮食节约减损涉及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损耗和浪费,一旦出现“跑冒滴漏”,就容易造成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在生产环节,要大力推进粮食减损设施设备研发和应用,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的节约减损;在消费环节,要引导消费者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为习惯,倡导营养均衡、科学适量的健康饮食习惯,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为,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厉行节约是美德,更是责任。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粮食安全的大问题,建立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强化制度设计的刚性约束力,提升制度执行的有效震慑力,发挥各类监督的内外推动力,当厉行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更多人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国饭碗就能端得更牢,粮食安全也将更有底气。
开展节粮活动增强节粮意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给孩子讲解粮食由选种、播种、浇水、施肥、管理、收割再到加工等一系列艰辛劳动,最后到饭桌上的过程,让孩子深知粮食的不易;也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劳动体验,身体的疲惫、晶莹的汗水自然溢出劳作的艰辛,就会自觉倍加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种子,能起到潜移默化、滋养其一生的作用。
营造节约粮食的浓厚氛围。在物阜民丰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幸福感满满。节约粮食对部分人来说,好像是过时的、过气的。存在这种意识者,虽然是少数,但影响很大,不容忽视。为消除这种错误想法,需要全社会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机关单位开展食堂光盘行动,酒店饭店提供打包服务,学校实施按需打餐;各级政府一方面通过报纸、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组织人员以戏曲、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群众中传播节约粮食的正能量。
节约粮食需要技术支撑。从国家战略层面,国家粮食储备是确保国家安全、人民安定的重要举措。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节约粮食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利用科技,杜绝粮食变质、变色、变味,保证原汁原味,营养不流失。对于社会上的冷库,也要不断融于技术的进步,保障所存食物新鲜、清新。对于部分不易贮藏易变质的粮食,通过高科技进行深加工、变方式的转换方法进行贮藏,以解决粮食损失。
总之,我们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倡树“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互相监督”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绘就新时代画卷贡献力量。
做好节粮减损大文章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方案》中,进一步突出了全链条推动粮食节约,也就是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系列环节中都要节约粮食,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做好节粮减损这篇大文章,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方案》,粮食节约减损行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减少粮食加工损失。一粒粮食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要经历收获、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颗粒归仓,考验着粮仓的治理能力。
有数据显示,机收减损1个百分点,可挽回25亿斤粮食,相当于新增300万亩的产量。“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深挖潜力强化机收减损,是近年我国农业部门在粮食收获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市,近年在夏粮收获中每年都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强化群众节粮减损意识。此外,还通过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引导农机装备更新升级等,促进粮食机收减损工作不断提升。
除了在机收、储存、运输环节注重减损节约外,在人们比较容易忽视的粮食加工环节,《方案》也作出了更加全面的部署。比如,“引导粮食适度加工,合理确定粮食加工精度等指标,提高粮油出品率”。这就为部分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的消费者提了个醒,粮食的过度加工,也会造成粮食损失。同时,过度加工也会造成粮食产品里面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长期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各级各部门、广大消费者都要牢固树立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切实推进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为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共树节约粮食新风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方案》,无疑为全社会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方案》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粮食安全和资源节约的高度重视。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国之根本、民之命脉。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粮食浪费现象却屡见不鲜。无论是餐馆里的剩饭剩菜,还是家庭餐桌上的“光盘”难题,都反映出我们在节约粮食方面的不足。而《方案》的出台,正是为了从制度层面入手,推动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方案》的贯彻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无论是在餐馆用餐,还是在家做饭,我们都应该尽量做到“光盘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加大粮食安全保障法的落实和执行力度,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媒体则可以通过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粮食浪费问题的认识,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美好社会。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方案》的印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决策部署,加快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加力解决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问题的有力举措。我们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动《方案》的具体落实,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指出“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号召“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方案》的出台,无疑是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持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现实要求。
推动《方案》的具体落实,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采用活泼新颖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结合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爱惜粮食、反对浪费宣传活动;多刊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相关报道,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制作播出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公益节目,以加强舆论引导,做到家喻户晓;加强舆论监督,曝光食品浪费行为,严禁制作、发布、传播宣扬暴饮暴食等浪费食物行为的节目或音视频信息,扎实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者 常立萍 乐兵 李怀岭 青平 思莹 苏豫)